大欖涌引水道兩旁有很多登山遠足路線, 可以接上石龍拱、清快塘、深井、元荃古道、川龍等等的地方。我計劃稍後逐條路線的走。
汀九村是往大欖涌引水道汀九段的最理想地點, 只要沿馬路一直往上走, 中間沒有分叉路口, 不會走錯路。道路不太斜, 約15分鐘便抵達, 十分輕鬆!
大欖涌水塘是本港二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, 工程浩大。1953年3月開始施工, 經歷4年, 於1957年12月7日才落成, 其後3年繼續進行集水及輸水擴建。
大㰖涌水塘主壩中的瀑布主壩分兩期建造, 第一期46米高、250米長, 儲水量為10億加侖 ; 而第二期將主壩提昇至61高米、366米長, 總儲水量為45億加侖。
慈沙古道是連接沙田與慈雲山之間的步道, 據說在宋代已經存在, 是當時居民和商人往來新界東和九龍半島的主要通道。
慈沙古道沙田起點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入口, 而慈雲山的起點則位於海拔300米高的沙田坳。慈沙古道鋪設得很好, 坡度不大, 加上兩旁綠樹成蔭, 十分好走。
粉嶺蓬瀛仙館後面有一個蝴蝶山, 山不高, 有一條很完善的登山步道, 名叫蝴蝶山徑, 只要沿這步道走便可以登上山頂。
蝴蝶山徑的登山口就在蓬瀛仙館附近, 很容易便找到的。從登山口計, 都是一段接著一段的陡斜坡道及長長天梯, 走起來非常吃力的, 只要一直向上走, 約40分鐘便可抵達山頂。
八鄉河背村可以說是河背水塘的登山口。沿道路一直往上走便可到到達位於海拔165米高的河背水塘。整條道路鋪設得很好,不太斜,十分好走。
河背水塘水壩長約157米,高約17米,最大特色是呈 S 型的構造。河背水塘屬於灌溉水塘,主要用作灌溉新界西北的農田。
深井水塘也稱為深井沉澱池, 位於大欖郊野公園邊緣,主要水源來自深井清快塘的「鬼怒坑」,經深井濾水廠過濾後,直接為深井一帶居民提供食水。
圓墩村先民源自廣東梅州五華縣,於二百多年前遷移到這裡居住,靠種植稻米為生。當大欖涌水塘建成後,圓墩村的水源漸漸枯竭,無法耕種。
從深井登山步行到元荃古道清快塘段, 沿途青翠山巒環抱和俯瞰深井, 風景不錯, 途中更會經過環境優美的喜香農壯, 免費入場, 可以在那裡吃糖水、欣賞荷花和四季不同的花卉。
從深井登山口到元荃古道清快塘段, 全程步行約一小時, 整段步道鋪設得很好, 超輕鬆, 真是老少適宜。
青山禪院,又名青山寺, 與八鄉凌雲寺及元朗靈渡寺合稱香港「三大古剎」。因杯渡禪師曾居住這裡,所以青山古稱杯渡山或聖山。青山禪院創建於一千五百年前的東晉末年, 最初只是一個岩洞及一間茅屋而已。
青山高海拔 583 米,山型尖削,與西貢蚺蛇尖、釣魚翁並稱為香港三尖。
蓬瀛仙館在50至60年代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勝地,每逢假日都人潮如鯽,隨著時代的改變,蓬瀛仙館漸漸被冷落。
從鹿頸小巴站出發,有多條遠足路線可以選擇,難度各異。我們選擇了走吊燈籠徑最初的一段 — 經鳳坑到谷埔。這一段步道沿海而建,風景優美,而且鋪設得很好,行程十分輕鬆。
我和 Kathy 這次登山遠足行程頗為辛苦, 全程路線是先從荃灣市區步行到城門水塘主壩, 跟著攀越海拔 532米高的針山頂峰, 然後到沙田大圍道風山, 最後抵達沙田市鎮。
在針山頂峰四周遠望, 群山環繞, 腳下城市彷如積木, 道路有如彎彎曲曲的絲帶, 水塘有如一面鏡子, 風景美不勝收。
© 2023 香港遊蹤 — Powered by WordPress
Theme by Anders Noren — Up ↑